Sunday, March 9, 2008

因特网是怎样开始的

在1969年的时候,“信息高速公路”这个名词还无人知晓。而同一年,人类登上了月球,美国见证了横贯大陆的铁路干线的百年庆典。正是这一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资助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开发出了尚未公布于众的ARPAnet。

ARPAnet的主导思想是把分布于不同距离的计算机实时共享,让处于不同计算机终端的人们可以共享一个大型主机。通常,要把程序从一个计算机传输到另一个,必须通过穿孔卡片或胶带之类的媒介。当时没有象联邦快递的那样的快速通路,可以在一夜之间把程序从比如说,麻省理工发送到加州科技。

刚开始,一些人认为,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计算机体系,必需要有一个庞大的中央计算机来供给远程客户终端。然而,计划署人员证明了只要用一个计算机网络,就可以象电话网络一样,不需要依靠一个单一的链接。

得以让一台计算机远程联系另一台的技术之一是一个称为“信息包转换”的电讯方法。在信息包转换中,一个信息被拆分成不同的电子信息小包,每一个都被标注上接收者的地址,然后在目的地组合起来。

到了1969年9月,这个系统已经准备好接受测试,一个基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史坦福研究院计算机之间的链接被建成。到1971年,有超过20个站点或网点连接入了网络。一年以后,第一个电子邮件信息被发出。

1983年,该网络将军用和民用功能分开,由此创立了Milnet。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建成。1988年,ARPAnet正式功成身退,因特网(Internet)这个名称被启用。

从一开始,网络的创始者们就知道,他们在技术上的进步比起社会意义来说是微小的。他们的主要贡献更多地体现在了和大学有关的,以及在非商业和无规则状况中的一种无序而非正式的人类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整个因特网体现出了第一批使用者的价值观。在那个计算机还被真空管子充斥着的时代,网络计划署的人们已经明白,这些机器将不仅仅是计算机设备——他们注定会成为历史上最强大的沟通工具!

No comments: